本文是我读朱光潜老先生的一本关于写作的很薄的小册子 -《谈写作》的读书笔记,主要是提炼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,“思考和延伸”是自己阅读的时候一些个人的观点看法。
买了这本书一个多月了,放在那一直没有翻。最近因为IT技术的研究碰到点困难,没法突破,所以想看看文学类的书,换换脑子。
所以就顺手拿起了这本《谈写作》翻翻,没想到立刻被吸引了,根本停不下来,花了两周的时间,一口气把这本书细细读了两遍。
一个正在觉醒的无名氏修行者,略懂编程,略懂音乐。
本文是我读朱光潜老先生的一本关于写作的很薄的小册子 -《谈写作》的读书笔记,主要是提炼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,“思考和延伸”是自己阅读的时候一些个人的观点看法。
买了这本书一个多月了,放在那一直没有翻。最近因为IT技术的研究碰到点困难,没法突破,所以想看看文学类的书,换换脑子。
所以就顺手拿起了这本《谈写作》翻翻,没想到立刻被吸引了,根本停不下来,花了两周的时间,一口气把这本书细细读了两遍。
学习 Java Web 编程之后,一直对过滤器,拦截器,监听器这三个概念很纠结,感觉他们很显然是有区别的,但是又说不出有多明显的区别,
尤其是过滤器和拦截器,在很多时候几乎可以相互替代的解决方案。花了几个时间查找资料和思考,得出一些理解,记录下来。
今天这一篇文章我们来说下 Java 的动态代理。
在讲动态代理之前,我先梳理一下什么是代理模式。代理模式就是 给委托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,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委托对象的引用
简单来说就是客户端 A 想要调用服务提供方 B 的某个服务,但是 A 又不直接调用 B, 而是调用代理方 C, 然后 C 再调用 B,将调用结果返回给 A。
说的比较绕,我们先分析一下代理模式中涉及到的几个对象:
调用流程: 客户端 -> 代理对象 -> 委托对象
最近在看一本书《区块链技术指南》,写下一点读书笔记,12月底就要离开现在的公司去深圳跟朋友合伙创业,
主要就是做区块链的底层和应用开发,但是目前对区块链还是一无所知,也算提前补充一点区块链的知识。
*2017年已经接近了尾声了,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年,我总觉还没有过去,因为我感觉自己还有好多的事情没有完成,肚子上没有减掉肥肉,
书架上买了但是还没翻过的书…… 但是时间始终是过去了,元旦也即将来临。元旦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时刻,新的一页日历翻过去,
你会突然有一种脱离过去一年的轻松感,以及新的一年被交付的强大感,尽管这个交付并不是你满意的。
*最近读了吴军老师的新书《硅谷之谜》了解了硅谷的发展历史,硅谷成功的秘诀,以及硅谷的成功为什么难以复制。
吴军老师的书有一种独特的魔力,以至于让人爱不释手,从《数学之美》,《浪潮之巅》到《文明之光》无不如此。
他如此广博的知识面,以及独到思维方式,形成了“看尽全书而融为一体“的上帝视角,每每让你拍案叫绝
。所以拿到《硅谷之谜》这本书之后我是一口气读完了。
最近又陆陆续续的看完了《区块链技术指南》这本书,对区块链知识有了一些新的理解。由于最近区块链市场热度持续升温,越来越多的企业
和行业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领域,而且把区块链说的及其神秘,好像什么问题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一样。现在一个项目不跟区块链或者人工智能扯上
关系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一样。
*前面我们讲过,比特币其实本质上一套加密的分布式账本。传统的账本都是基于账户系统来实现的。
比如有两个交易方张三和李四,我们会分别为他们创建一个账户,并记录余额。如果他们两人之间进行转账,通常的也是采用复式记账的方式,
假设张三要给李四转账200元,则系统要做如下操作:
- 检查张三账户余额是否充足,如果不足200元就终止交易,向张三报“余额不足”
- 在张三账户里减去200元(假设零手续费)
- 在李四账户里增加200元
今天看完《精通比特币》这本书第二遍之后,对比特币的交易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结合自己以前的认知,记录一下心得。
都忘了自己多长时间不做前端开发了,最近想为公司的项目开发搭建一套手脚架,减少前期框架搭建成,约定前后端开发规则,减少沟通成本,
又重新捡起了前端开发,技术进步真是日新月异,我们那个时候用的 seajs 模块化开发早就被甩了 N 条街了。